前几天在办公室跟小Z聊到感情话题,她问,你们会不会一起走在路上,突然两个人不约而同冒出同一句话,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。
我认真地想了一下说,我们很少一起悠闲地走在路上,更谈不上默契地抢说同一句话。
她很惊讶地说,你们这样是不行的,都已经提前进入老年生活了。
不可否认,我这个90年的中年未婚阿姨,生活的某些方面已经老龄化了。
上一份工作辞职后,玩了半个月左右,开始重新找工作。
一天时间做好简历,一周时间筛选面试,一周之后,开始上班。
与其把时间花在选择纠结上,不如在最短的时间开始行动投入状态,除非你特别有目标,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,非它不可。否则,你的选择其实都是在能力的同等水平,不过是各有利弊罢了,再多的时间,也只会产生选择的不同,而不存在选择的优劣。
我清楚自己目前的水平,不是什么高精尖的专业人才,我付出时间和努力,得到相应的收入,并且身心自由,这种状态,目前还不错。
早上七点半起床,洗漱收拾,悠哉地在八点左右出门,2站地铁,开始一天的工作。
地铁的准时和高效,极大的降低了出行的焦虑。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步行,是久坐办公室难得的福利。后期还想开发不坐地铁直接走路回家的路线。
下班后公司附近到地铁的一段路很是拥挤喧闹,然后才会后知后觉地感到上班的丝丝疲惫。进到地铁的凉意,插上耳塞,下班生活开始。
十分钟后出地铁,广阔的草坪,五彩的霓虹,初秋的微风,低远的天空,从眼里到心里,安静而轻松。通常,我不着急回家,而是在楼下草坪坐一会儿。静静感受这一天中只属于自己的短暂时光,时不时有几只品种长相全然不同,却同样可爱的别人家的宠物小狗蹭到身边,真是惬意极了。
家人眼中的我,从小乖巧懂事;朋友眼中的我,有时活泼健谈;不熟悉的人对我的第一印象,大概是贤妻良母的标准模板。中规中矩的家庭和学校教育,从小到大,我的人生还算平坦顺利;农村的成长环境和从小父母的缺席,跟着奶奶长大,性格之中又多少有点内敛胆怯。
跟大部分以个性,自我为标签的90后相比,90初出生在落后闭塞小山村的我,身上更多是80后的特点,偶尔内心的小野兽被唤醒,也会做出一些跟我的标签气质不符的事。
大部分时候的我,对时事热点漠不关心;对周围关系极不敏感。甚至有些后知后觉。我不喜欢评判他人,说得好似乎有点奉承,说得不好又恐伤害或得罪。所以就如鸵鸟一样,安静享用自己的世界。古人的中庸思想真的很超前,隔着几千年依然能够影响比如像我这样的人。而对于自我的评价,说得好听是中庸;说的不好听,是刻板和懦弱。
随着90后加入中年大军,90后已经不再是年轻任性的代名词,职场上越来越多的95后开始崭露头角。上次潜伏在班级群里,大家聊天的话题都是什么时候结婚的?孩子多大了?未婚已经成了极少数特殊的存在。我虽然还没有结婚的计划,对于感情已经进入并习惯平淡琐碎的状态。
当大家都以为恋爱就应该他对你好,下班要接,周末要陪,家务要做,稍微离开视线就必须电话视频24小时随时online时, 爱情在我的生活中越来越像是一种习惯,而非感觉。每天下班后买菜做饭打扫卫生,晚餐过后短暂的共处时间,他玩着手机忙着工作,我偶尔唠叨闹点脾气。周末通常各有各的安排,我不过问他,他不干涉我。
曾经用了很长时间去揣测他爱不爱我,也一度怀疑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和不容易。兜兜转转,吵吵闹闹,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摸索前行,无数次的碰撞,伤害,修复,融合的循环后安然接受不完美的现在,不念过去,不惧将来。
PS: 昨晚7点多到家楼下,一个人坐在草坪上听着歌吹着风写写心情,闹中取静,自在难得。将近九点他下班给我电话,然后一起去买菜。
说好的我要放假,只在“洗碗” “洗衣” “做饭菜”中三选一,最后还是对他不放心,他做好饭菜后,我承包了洗衣洗碗外加打扫卫生,被戏称为“买一送二”